• 期刊首页
  • 期刊导读
  • 期刊介绍
  • 投稿指南
  • 邮箱投稿
  • 在线投稿
  • 联系我们
期刊导读
期刊介绍
投稿指南
邮箱投稿
在线投稿
联系我们

综合新闻

  • 开放时代论文提纲(国家开放大学论文提纲)
  • 开放时代论文要求(国家开放大学 论文)
  • 现代诗歌的格式怎么排
  • “奋进新时代”主题成就展十月下旬开放个人预
  • 「新时代新征程」第七集:开放共赢

通知公告

  • 开放时代版面费是多少
  • 《开放时代》投稿方式
  • 《开放时代》数据库收录影响力
  • 《开放时代》期刊栏目设置

您现在所在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青年锐评|《一个都不能少》:寻常视角的“目光

来源:开放时代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8-16
【作 者】: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:
【摘 要】:她不会管班。当班里最调皮的小男孩——张慧科打扰班长和同学们抄课文时,敏芝老师只是说“他就这样,我管不着”,当只有“三条腿”的讲台倒下的时候,她只会推搡着“罪魁祸首

  她不会管班。当班里最调皮的小男孩——张慧科打扰班长和同学们抄课文时,敏芝老师只是说“他就这样,我管不着”,当只有“三条腿”的讲台倒下的时候,她只会推搡着“罪魁祸首”张慧科,叫他上台,结果地下的粉笔全被踩碎了。

  但敏芝有一个最坚韧的品质,那就是“执着”。正因她的这个品质,引出了影片最核心和高潮的部分——寻找张慧科。张慧科因为家庭困难,某个清晨跟着别人进城里打工去了,魏敏芝一听到消息,这还得了?随即在黑板上叫孩子们演算该怎么去县城,之后带领着同学们搬砖凑车票钱,结果帮了倒忙,好在工头认识高老师,还是给了钱,她请孩子们喝了可乐。在班上孩子们的帮助下,她独身一人蹭长途车去县城,结果半路就被发现,被赶了下来。她徒步到了城里,才得知张慧科跟着一起打工的孩子失散走丢了。她找广播台、写寻人启事,无果。她喝冷水、睡街头,饥肠辘辘。她受着冷遇、被责骂……在外面“游荡”了三天,筋疲力尽,终于等来了台长,得到了上电视的机会,帮助敏芝直播寻找张慧科。最终,好在有敏芝敢闯敢言的“执着”,得到了电视台的帮助,并带回了电视台的采访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,电视台也抓住这个契机,拍摄了一期“扶贫”节目。

  最后,魏敏芝建议孩子们拿着捐赠的彩色粉笔写字。从不愿意叫她“老师”的张慧科,写下了“魏老师”三个字,这也象征着孩子们都认可了魏敏芝。随着一个个稚嫩的字,呈现在黑板上,故事的幕布也缓缓落下。孩子们不会忘记珍惜爱护每一根粉笔,不会忘了“小魏老师”,我想,张慧科和魏敏芝也亲身体会到了“一个都不能少”的重量吧。

  冀西北的群山绵延环抱,依稀能望见远远的墨青色山峰,小村落在沙尘中忽显忽隐。山脚下的水泉村,谷堆在被风吹起来的沙中寂沉着,村里的黄土路上,一个半大的姑娘,身着旧的红花薄布衣,背着与她一般高的铺盖褥子,紧紧跟着前面带路的村主任,走进了“水泉小学”。

  她还是孩子心气。县里面想接走班里的长跑女健将,想培养她,敏芝为了让班上的同学“一个也不能少”,就把小女孩藏起来,并且奋力追车阻止,村主任怎么跟敏芝解释也不得。她也会像做错事的孩子一般,因为班长写的日记而像打动、顿悟,明白高老师为什么这么珍视每一支粉笔。

  最重要的是“一个都不能少”。这是高老师不放心地坐上卡车离开前,郑重其事告诉敏芝的话。高老师知道,只有学习知识才能让这些孩子越走越远,因此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情况,也要用尽解数之力挽留,但更多的却是无奈——不少孩子迫于生计而退学,原本三十多个孩子,现在艰难地维持在二十八个。如果敏芝做到班上的孩子“一个都不能少”,就能得到额外的十块钱,这好似一剂“定心针”。于是她把这句话作为金科玉律,如同执行最严格的任务般完成着它。

  这部电影用最简单、最朴实的角度,让我从魏敏芝身上,看到了大道至简的“至诚”。这与平常所歌颂的“高尚”也许并没有明显的、实质的联系,却也象征着无数平凡人之中最为珍贵的艰苦朴素、不放弃的品性。在城市里的戏份中,魏敏芝虽然站在冷白色的街灯和穿梭的自行车城市烟火间,可她和周围的一切却好像不在一个世界:她像只从森林闯入现代城市的鹿妈妈,两只眼睛圆滚滚地注视着周围,四处碰壁,顽强地寻找着她的“宝宝”。

  她不会讲课。只叫孩子们抄黑板上写着的课文,讲台下的打闹从不管,她只是严格、充满孩子气的专断执行着高老师的交代,不到太阳照钉子的时候就绝不放人走,把人关在里面,自己坐在门口当“门卫”。

  这是一个不起眼的“小学”:门外拴着一头老牛,有一个用长木杆做的旗杆,教室门框窗框已经泛黄、肆意歪斜着,墙壁掉皮,桌凳都有着大片的褐色潮迹和年久的气息。教室里常年任教的高老师是一个斯文清瘦的贫苦中年教师,班上有二十八个性格各异但朴实的求学娃娃。高老师是小学里唯一的老师,他的工资半年没有发过了,但仍然坚持着教学。高老师的母亲将要病逝,村主任催促他回去看老娘——他会找好代课老师的。

  这个新来的姑娘,年仅十三岁的魏敏芝,正是村主任请来的同乡邻村的“代课老师”。为什么要请一个小学刚毕业年龄的孩子来教书呢?因为周围初中高中学历的人,都不愿意费时间过来小村里做教书的工作,只有小学学历的魏敏芝,愿意当代课老师。她言语中还带着孩童的稚气,只会唱《祖国颂》和写字,也只有小学的知识,但高老师和村主任实在是没有别的选择了。高老师大致交代给她三件事:太阳照到柱子上的钉子时就放学、粉笔一天只能用一只,以及这二十八个学生“一个都不能少”。

  • 1
  • 2
  • 下一页
  • 上一篇:开放世界射击新作《时空英豪2:新起点》首部试
    下一篇:中宣部:目前已实现所有公共图书馆、文化馆和

    开放时代投稿 | 开放时代编辑部| 开放时代版面费 | 开放时代论文发表 | 开放时代最新目录
    Copyright © 2021 《开放时代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    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